深耕环境创设 赋能教师成长——前河路幼儿园教师聚焦环境创设开展专项培训
深耕环境创设 赋能教师成长
——前河路幼儿园教师聚焦环境创设开展专项培训
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园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,营造更加温馨、富有教育意义的幼儿园环境,2025年9月18日前河路幼儿园开展了一场“指向儿童经验建构及持续生长的班级游戏区域创设”为教师业务培训活动。本次培训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环境创设的重要性,进一步提升教师环境创设能力。
培训开场,许长玲园长从园所文化“源”为出发点,对幼儿园环境的基本概念与价值进行深入解读。所以班级游戏区域中的不同场景的“四要素”到底是什么呢?
1.资源
在幼儿园课题视角下,班级游戏区域场景中的“资源”是支撑幼儿游戏开展的核心物质基础,需兼具教育性与适宜性。其不仅包括具象的玩教具(如建构区的积木、角色扮演区的服饰道具),还涵盖自然材料(如树叶、石子)、生活化工具(如小铲子、量杯)及数字化资源(如互动绘本机)。通过动态调整资源种类与投放方式,满足幼儿自主探索需求,同时为课题中幼儿游戏行为观察、能力发展数据分析提供物质载体。
2.空间
“空间”是班级游戏区域场景的物理布局框架,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互动模式与体验质量,可通过对比不同空间布局(如集中式vs分散式)下幼儿的游戏持续时间、社交频率,分析空间对游戏深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。
3.幼儿
幼儿并非被动适应场景,而是通过自主选择、操作、互动主动建构场景意义——如中班幼儿会根据兴趣将娃娃家改造为“医院”,自主赋予场景新功能。场景创设需以幼儿为中心,基于课题研究目标(如“幼儿自主游戏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”)。
4.活动
“活动”是班级游戏区域场景中幼儿与资源、空间互动的动态过程,是连接场景各要素的纽带,也是幼儿园课题研究中“游戏促进幼儿发展”的实践载体。活动并非预设的固定流程,而是幼儿在场景中自主发起的探索行为。
紧接着,江天老师介绍《石头的故事》并通过实例分析,引导教师们反思当前班级游戏区域创设中的实际问题。她还特别强调,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、寻找,基于幼儿的经验与兴趣,结合园内外资源开发课程、生成有血有肉的班级环境。
最后,许园长对各班环境创设提出了新期望,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树立基于儿童立场视角的观念,信任每一位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,与孩子一起共同构建适儿化、凸显以儿童为主体的环境,让幼儿园每一处的环境都能促进每一位孩子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