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疫情”背景下幼儿园主题审议的思与行(二) --前河路幼儿园开展第二次课程组“云教研”活动
“疫情”背景下幼儿园主题审议的思与行(二)
--前河路幼儿园开展第二次课程组“云教研”活动
2020年3月25日,前河路幼儿园课程组教师进行了《“疫情”背景下幼儿园主题审议的思与行》主题第二次研讨活动。在本次“云教研”中,我们以孩子与教师的线上交流的故事开头,通过“我和孩子的故事”交流“有温度”地回应幼儿,我们分享孩子的成长,在“每日每个”的分享中走进孩子,我们在与孩子对话中获得欣喜,探讨“停课不停玩”家庭教育指导互动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经验梳理。经历多周的空中课堂和“云端温情连线”中,我们深入观察了解孩子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使命与担当。
在温暖的故事分享后,许长玲园长延续上一次课程审议的话题,再次给我们带来《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前世今身之谜》的分享交流。在此次学习中,我们了解到课程审议是为了尊重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性,体现教师与孩子需要,课程审议是有准备、有思考、有碰撞、有解决问题、有集体思想碰撞的过程,而不是个体的独立想象。
接下来我们以周婷婷老师分享的“顺驰第一幼儿园调查问卷案例”为例,建构从幼儿出发的思维路径,以了解问卷调查的意义、目的和问卷设计的方法为话题,从如何进行开学前幼儿问卷调查入手,提出了“我们要问什么?怎么问?问卷里的问题孩子是否能听懂?能否准确表达想要传达的消息?”等问题,引发老师们关注调查背后所隐藏的教育理念、儿童观,并学会关注问题的来源,关注问题的客观性,关注问题设计,关注调查路径的多样性,关注问题本身的表述方法等方面形成经验共识。
最后,我们每一位教师分享了自己填写的“疫情后项目主题活动问题调研表”,此表格分为教师与幼儿两个角度,从不同方面收集更多关于疫后项目主题活动的问题与困惑,在每一位老师的思考、追问、探讨中,让“疫情后”项目主题活动的实施路径变得逐渐清晰起来。
陈鹤琴先生指出:教师没有研究的态度就难收到良好的成效,所以教师对于小孩儿的心理要有一定的了解,小孩因发育时期的不同,他们的心理也随之各异,我们一定要用妥善的方法,去适应孩子的心理。相信在老师们更多的调查,与儿童的对话中,我们能够收集更多幼儿的真实想法和信息,在梳理、整理儿童关键经验中主题实施路径也会变得更加具体、可操作。愿在疫情后主题活动中,孩子们能够收获更多他们想要的,体验更多有趣的,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幼儿园生活。感受生活的乐趣与美好!